90後轉行做冷門社區導賞員 :「人情味俾到更多驚喜和滿足﹗」
城市急速發展,樓宇愈建愈高,人情卻愈來愈淡﹗二十五歲的Cloris,難忘兒時鄰里之間借鹽又借醋的溫暖故事,於是決定放棄從小到大的設計夢想,改以社區導賞培訓員的身份,尋回消失中的街坊情懷,重現社區的人情價值﹗
兒時設計夢幻滅導賞成理想
旅遊,豈止是吃喝玩樂﹖地區的歷史文化、街坊佚事,都是愈來愈多港人關心的話題。隨着本土文化遊興起,社區導賞員成為近年的新興工種,Cloris Yu去年亦成為當中的一分子。「其實我從小到大的心願是當設計師,機緣巧合下才成為導賞員。」

Cloris非常喜歡落區與街坊「吹水」。
當年只有三歲的Cloris,已立志要成為畫家:「那時畫了一幅畫,自覺超靚,覺得自己長大後一定要成為畫家。但到中學時代才發現,原來香港沒有畫家這個職業,唯有接受現實更改志願為設計師。」
結果嘛,她夢想成真,修畢設計課程便在大公司當媒體設計師,但只工作了數月便辭職,以freelancer身分繼續生存,斷斷續續維持了兩年,但現實似乎都與理想格格不入:「我當設計師的原意是希望為人設計更好的生活,但設計師有太多限制,需要滿足客戶要求更多。而大學時曾經接觸藝術導賞的工作,去年五月又當過社區導賞的義工,覺得這是一份真正為人服務的工作,與我的理想更吻合,之後便正式成為員工。」
Cloris加入的社企「街坊帶路」,是透過培訓導賞員,引領參加者透過社區導賞團探索與細味各個社區的獨特故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踏入社會的首兩年,Cloris仍是迷迷惘惘未知事業方向,但成為培訓員不足一年,她已確定這是她真正喜愛的理想工作:「我的角色是落區連繫街坊之間的關係,搜集有趣的題材,繼而設計導賞團的內容與路線,同時培訓導賞員,並與他們一起出團。愛上這份工作,是因為它是一項真正以人為本的工作。」

入行不久即遇上本地旅遊業低潮,Cloris與同事都沒有氣餒。
難忘屋邨鄰里人情味 重捨街坊情超暖心
屋邨長大的Cloris,自小便活於人情味滿瀉的社區:「那年代街坊鄰里的關係緊密,互相借鹽借醋是多麼平常的一件事,鄰居太太聽到我哭,便會立即拿糖果和禮物過來哄我,街坊對我來說是非常親切的概念。但如今我們已很少會跟鄰居say Hi,那種距離感令我很失落。」
因此,Cloris一直都希望,社區能重拾昔日的模樣。「我們的工作之一,是落區跟街坊傾偈,當一個陌生人願意跟你分享自己的故事,甚至會熱情至留你吃飯,送你水果,那種感覺真的很溫暖。」

Cloris的身份是導賞培訓員,會跟隨導賞員一起出團。
「食檸檬」不難受 日曬雨淋是回憶
當然,未必每次落區都是溫暖人心,屢「食檸檬」亦曾令Cloris沮喪:「有時花了許多時間與街坊建立關係,但他仍然對你不瞅不睬,確實會感到煩惱。但這反而會增加了你的包容力,畢竟社區有太多事情發生,若凡事都斤斤計較,便會很辛苦。我會放大美好的事物,所以即使食檸檬也不會太大打擊。」
至於導賞員的另一辛苦位,大概是出團時日曬雨淋吧!對此,Cloris認為不算太重要:「有時天氣真的是超熱,不過我倒不覺得辛苦,年輕時不做日曬雨淋的工作,老了便沒機會,我覺得這是一種回憶呀﹗哈,天天坐在冷氣房八個鐘,反而很易病呢﹗」

雖然偶然也會被街坊拒絕,不過Cloris沒有難受,反而有助提升其包容力。
困難挑戰沒關係 社區驚喜大過天
然而,社區導賞員畢竟不是熱門工種,Cloris可曾考慮前途與錢途﹖她表示:「數年前跟朋友談起自己當導賞員義工,他們會反問:『咩嚟架﹖』反映根本沒人重視這個行業。大家都覺得這只是一種義務工作。其實也不然,我雖然未至於能搵大錢,但也是拿着一份能夠糊口的人工,至少在香港不會餓死的,也沒有甚麼好擔心,所以我選擇跟隨內心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去年九月入行,隨即遇上社會事件加上疫情蔓延,旅遊業大受打擊,Cloris卻然能笑看風雲:「哈,這個劇本實在太『精采』,當然我也有徬徨過,不過沒關係啦,這也是一種學習應對困難的過程,我們也有辦online導賞團。」
一點點人情味故事,總能令Cloris細細回味;一次次挑戰困難,她卻又總是輕鬆淡化,大概是因為太喜歡,總是看不見辛苦:「對呀,社區有很多種不同的聲音,亦會給你很多驚喜,讓你的滿足感掩蓋過所有困難。」
編採:Fanny Lam 攝影:Chui Pak Cheung 剪接:Joe Chan@JNF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