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市規劃與房屋發展探討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2021/11/30
高中通識教育科知識增益系列課程:香港房屋多面睇
連結瞬息萬變的現實
著眼於社區實況,才可時刻掌握社會的現況與發展動態;唯有將現實觀察帶入教室,課本上的知識方與現實接軌,藉此反思社會議題——正是街坊帶路以社區為主要場景的初衷。是次與教育局的課程發展處合作,為通識教育科教師提供專業發展課程,推動在職教師持續進修。通識教育科(現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涉及香港社會發展的當代課題,教師需帶領學生分析不斷轉變的社會狀況。故本次以房屋政策為題,團隊按該科課程內容去設計工作坊,讓教師深入了解政策實施的真實情況,轉化為教學的資源和養分,從而鼓勵學生觀察和體驗社會百態——不僅符合高中課程的目標與宗旨,亦貼合初中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的基本信念:加強課堂學習與社會實況之間的連繫。
與社區持份者互動 了解社會實況
工作坊包括嘉賓講座、社區導賞、同業討論的環節,從中展示基層的生活實況,加深教師對基層生活及房屋議題的理解。團隊邀請了熟悉房屋範疇的專業人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的項目總監,何俊傑先生——分享經驗並講解本港情況及民間策劃的房屋方案。對政策及境況建立基礎的理解後,再以線上社區導賞的形式,帶領教師走入低下階層的居住環境及民間現行的房屋方案,直接目睹幾種不一樣的生活形態;以彌補於疫情下無法實體走訪社區,確保大家在安全及健康的狀態下接觸社區。導賞過程是實時直播,教師能透過觀察、聆聽、發問及回應與社區人士互動,與真實直接地訪談無異,猶如親身接觸街坊。最後,一眾教師於討論環節互相交流,互換於社區的發現,並一同思索如何轉化成教學材料。

講座環節: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的項目總監何俊傑先生正在介紹房屋共享計劃。

由團隊帶領,教師同業共同討論與整理社區發現的環節。
取材在地 轉化成貼地教學資源
參加的教師於訪談和親身互動的環節中十分投入,對此體驗均表示讚賞,認同有助建立對社會議題真實而在地的認知,從深刻體驗中能轉化成學與教的材料;而團隊為每位教師準備的教學資源套,亦能有效協助教師將當天精華帶回課堂上。由於是次反應熱烈,引起迴響,故後續也幸得與其他機構合作的機會;延續以社區資源連結學習與社會的觀念,也希望提升課堂討論與當代議題的貼合度,從而助教師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與明辨性思考能力。

教師分享訪談中的深刻記憶點,互相討論並整理社會實際情況於教學的重要性及應用方向。
鳴謝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會房屋共享計劃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