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窩南區導賞員培訓

背景
團隊有幸受蒲窩青少年中心邀請,參與「復刻南區」計劃。該計劃推出一系列與歷史、藝術和社區相關的文化活動,從認知、紀錄、導賞和創作入手,希望做到保育與傳承:保存南區的歷史文化和社區面貌,推廣至社會各界人士,共同承傳箇中文化與故事,延續到後代。
街坊帶路負責協辦當中的「南區導賞計劃」,以導賞手法和技巧的傳授連結人與社區。團隊成員培訓公眾人士成為南區文化大使,帶領學員探索香港仔及鴨脷洲,發掘漁村的歷史變遷和日漸褪色的生活風貌;再由學員將所學所感傳達給導賞團的參加者。透過文化大使自主策劃及帶領導賞團,把「最貼地」的地區風貌傳揚開去,從而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和對社區的歸屬感,也讓公眾重新看見這片香港最南而易被忽略的一隅。
方法
團隊先後做過共三次培訓,分別以退休人士及青年為主要對象,成功培訓出超過五十位導賞員。鑑於學員來自不同的社區和背景,且大多都對南區感陌生,特意設計六節理論與落區並重的課堂,連續的學習與探索讓學員熱身,投入社區和熟習導賞。落區觀察的部分更刻意隱去導師作為導賞的角色,學員按主題分組自行探索;三大主題分別為香港仔歷史變遷、宗教與風俗、教會與學校。按導師指導,組員從大家落區的分享中找到共通點,勾勒出社區在不同主題下的深刻點或最大特色,藉著實際體驗迅速收窄景點範圍。再配合地圖繪製(Mapping)的技巧,每個景點的主題、分類及賣點於地圖上標記清晰,讓學員從中試驗多個可能的配搭,並組成符合各自理想的路線。
最終文化大使們共同制定了近十條導賞路線,包括與歷史、漁民文化、特色小店、大自然、民間信仰相關的主題,更將社區特色融入其中——該區的導賞團是街坊帶路唯一有坐船體驗的,全因它是連繫社區的命脈,甚具標誌性。
的技巧:與景點相關的重要年份.jpg)
地圖繪製(Mapping)的技巧:與景點相關的重要年份對歷史主題的路線很關鍵,故在地圖上標記年份、顏色分類,讓學員從中試驗多個可能配搭,再組成理想路線。
的技巧:在地圖上標記景點的主題、故事和顏色分類.jpg)
地圖繪製(Mapping)的技巧:在地圖上標記景點的主題、故事和顏色分類,讓學員從中試驗多個可能配搭,再組成理想路線。
成效
學員在培訓中深入過往很少踏足的南區,了解區內不同店舖和機構,發掘社區文化;更在小組分享中發現與他人觀察角度之異同處,對自身有所反思及察覺,認識到自己的個性和長短處。而接觸社區各持份者、與其他組員互相學習的過程,更為學員慢慢建立起社區網絡,拉近他們與社區的距離、有更深的情感和聯繫,找到自己的同行者。
培訓更為學員裝備了導賞知識和技巧,以導賞員身份帶領公眾導賞,當中的互動和正面回饋讓他們肯定自己的能力,找到於社區的使命感和歸屬感,轉化為繼續發掘社區的動力,讓更多人深入了解社區獨特風貌。有其中一位南區文化大使更成為街坊帶路的社區導師,定期帶領香港仔的社區導賞團。


學員與其他組員互相學習,建立社區網絡,找到自己的同行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