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深造培訓 - 社區為本:交通規劃的想像

背景
在日常通勤中,人們一般著眼於交通的功能性、便利性,卻較少思考到背後的規劃藍圖。而六月於沙田大涌橋路發生的兩宗嚴重交通意外(包括校巴碰撞後剷落單車徑,及小巴與私家車相撞),正提醒大眾交通規劃對宜居社區的重要性。恰巧同月有重大的交通變革於沙田發生,「屯馬(綫)開通真的很興奮」——鐵路的路線重整或意味著出入更快捷,但也代表著陸路交通路線的刪減;交通是否真的變便利,叫街坊雀躍?
為回應此重要的社區變化,團隊設計一連串深造培訓工作坊,予沙田街坊及有經驗的導賞員深入了解交通與社區的關係、路線設計的利弊和考慮因素,同時提高對交通習慣及文化的關注和覺察力,發掘敘述社區故事的交通面向,豐富對日常生活的理解和演繹。
方法
有別於一貫以技巧為主的導賞員培訓,是次深造培訓以議題為本,深化街坊對社區的認知。十四位參加者中有一半是沙田居民,同時有三位本身已是本機構的導賞員。
培訓由一共四節組成,揉合議題探究及共創的元素。首三節邀請了民間組織「沙田交通關注組」、「火車未到站」,以及共享單車「LocoBike樂區踩」創辦人分享:從沙田本區的交通現況和歷史引入,述至香港整體的交通規劃及箇中問題,並強調以交通與社區之間的聯繫為切入點,一同探討社區及社會整體的未來交通發展——以共同歸納沙田交通作結,鼓勵參加者整理培訓所學所思,化為集體創作的桌上遊戲,將各人對交通規劃過程、成本和時間考慮、出行選擇及連接社區的感悟和想法都匯聚於遊戲當中。

第一節的分享嘉賓:「沙田交通關注組」。

第二節的分享嘉賓:「火車未到站」。

第三節的分享嘉賓:「LocoBike樂區踩」。

共創桌遊環節,最初大家以Memo紙和筆蓋進行試驗。

共創桌遊環節,參加者設計以交通及社區景點為主題的遊戲:玩家可以與組員選擇興建鐵路、巴士、小巴線或單車線,承接到區內不同的地點。
成效
培訓為參加者增厚對社區的認知層次,了解和探索社區的交通需要,更認識到關注社區的沙田街坊及志同道合的交通關注者,從而建立自己的社區網絡。在經驗分享和互動中,除了共通的交通體驗和話題引起共鳴,參加者更發掘到個人交通選擇背後的生活習慣及文化,培養出對隱沒於日常的交通面向之敏銳度。而共創鼓勵轉化經磨礪的交通意識,引領參加者以實際行動推動社區意識和改變:桌遊創作不僅助參加者梳理思考,勾勒各自對社區交通議題的關注點,更提供與其他街坊交流想法的機會——其時培訓的場地「好地方」正是位於沙田的桌遊聚腳地;該共創桌遊日後亦放置於此,蘊藏的心思將由玩家親身體會,一同擴闊對交通規劃的想像,探討社區生活質素的改善空間。

集眾人之創意和精華,共創桌遊的設計初稿。

參加者共同思考、討論如何將各人的巧思融入於遊戲當中,希望將工作坊學到與沙田交通相關的重要訊息傳遞給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