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涌覺樂

背景
團隊於市區累積了發展地區性項目的經驗,這次踏入城鄉並存的偏遠新市鎮,開拓全新的地區及社區網絡。是次與嘉里集團郭氏基金會合作,於東涌展開為期三年的社區營造項目。東涌作為衛星城市,因其地理位置而有種「與世隔絕」之態;大部分人對東涌只有與赤鱲角機場相關的聯想,而居民除了上班便甚少出區。即使留於區內也欠缺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區內的新移民與少數族裔為數不少,加上缺乏就業機會,居民大多需跨區工作,難以凝聚對社區的關懷。
透過一系列多元化的社區參與活動,帶動東涌居民深度發掘社區及潛在議題,從而建立與社區的聯繫和網絡,藉此營造一個居民引以自豪、能夠獲得滿足感的社區。項目更設有培訓及參加者主導的部分,希望提供方法及建立信心,鼓勵他們持之以恆地活躍於社區,甚至以此為職業——正與合作伙伴「授人以漁」的原則吻合:向街坊傳授領導及策劃能力,日後由他們為自己創造改變的機會;甚或推廣至社區層面,推動居民自發參與社區事務,共同永續經營。
方法
以年為單位的規劃,容許我們與街坊一同深入探索東涌。在計劃的首兩年,團隊設置超過20次的社區街站及逾30次的社區考察及拜訪,偕同影子導賞員了解不同社區持份者的社區經驗,包括街坊、店舖、機構等等,從中蒐集民間故事作為一手社區資訊,並與各單位建立網絡。而社區導賞團及導賞員培訓的設計上,則發揮「以人為本」的項目宗旨:因應社區議題及居民需要,招募區內待業、失業或低收入人士(如青年、婦女及退休者)成為導賞員,按他們各自的背景與特質安排培訓內容,並依其經驗引導設計相應主題的導賞路線,如東涌的生活成本、社區規劃、環境生態、歷史及多元文化、社區共融等,讓街坊帶領區內外人士一覽東涌的獨特氣息與風貌,認識位於城市邊緣地區的真實情況。截至2021年年末,前後3批導賞員共帶領過逾20次導賞團,例如「東涌有歷史」、「宗教自遊」及「人情細顧」等。
在既有的導賞手法以外,項目更特意加入社區導師培訓、主題深造培訓、跨區交流活動及地區分享會等,為有志持續參與導賞的街坊提供實習、持續學習、成果分享及經驗交流的機會,以知識和技能的裝備推動他們逐步走向自務發展。當中深造培訓更會因應主題提供資源,誘發參加者實踐微型的社區⾃發服務項⽬,鼓勵導賞員及其他社區愛好者主動自發地回饋社區。
成效
整個計劃不僅致力於營造社區,同時更是社區倡議的過程。團隊引領街坊導賞員、受訪居民和參加者一同認識社區的現況與需求,引發大眾對現狀的覺察和思考;更透過知識、方法及思維的傳授,讓公眾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直接實踐社區的其他可能性,開拓居民對社區的想像並付諸實行。藉此亦衝破傳統社區工作的限制,不只為服務對象提供一次性的財政援助,而是以教育為重心,令培訓對象以至社區的其他持份者,均在社區活動中受啟發及產生聯繫,甚至從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建立歸屬感。而項目中所儲下的社區認知和網絡,亦為社區發展奠定核心平台,可為居民提供社區資源作連繫之用,協助他們於未來持續自發參與社區。

從社區街站收集到不同人對東涌的意見:
「我覺得依區多D配套會更好」、
「依度都幾舒服」、
「巴士站真係好重要,一個社區最重要係交通 」、
「自己社區自己管理」、
「何不開放社區中花圃比愛花之人?」、
「我一放假就會帶小朋友黎依度」、
「我想佢鐘意東涌,到時同我一齊帶團」、
「租咁貴唔請人啦,自已辛苦D做埋佢啦唯有」